最近我发现了个事儿,现在超市里卖的酸奶,看着包装挺正经,写着“高蛋白”“天然牧场”啥的,但其实很多都是“假酸奶”。
我有个朋友前几天给孩子买了款网红酸奶,结果发现配料表里水比牛奶还多,糖分比可乐还高,这可咋整?
市场监管总局最近抽查了市面上的酸奶,结果吓人。
好多大品牌都不达标,蛋白质含量低得离谱。比如有一款销量很高的酸奶,每100克里蛋白质才1.2克,咱们国家规定最低得2.9克呢。
更离谱的是,配料表第一位写的是“水”,后面才写着牛奶,后面还有白砂糖、增稠剂、香精一大堆。
这玩意儿哪是酸奶啊,就是加了糖和香精的“糖水”,喝多了孩子容易胖,大人血糖也跟着升。
展开剩余68%商家耍的心眼儿更多。
他们知道消费者买东西看包装,就在上面玩文字游戏。
比如把“饮料”“饮品”写得特别小,藏在角落里。还有些包装画着蓝天白云的草原,写着“新西兰进口工艺”,结果记者去查发现,生产工厂就在城郊的老楼里,地上堆着添加剂,墙上还爬着蟑螂。
更过分的是,有的酸奶包装上印着“其他没了”四个大字,很多人以为这酸奶没添加剂,其实配料表里添加剂列了七八种。
我有个邻居阿姨说,她专门买那种写着“其他没了”的酸奶给孩子,结果一看配料表傻了眼。
这事儿让我想起之前新闻里说的,有些商家被查了就换个品牌名继续卖,一家工厂能有十几个品牌,专挑三四线城市和农村的小超市卖。
电商平台更夸张,宣传说“每克含100亿益生菌”,配图都是肌肉男,但点开配料表啥数据都没有,问客服他们就说“以实物为准”。
那怎么才能买到真酸奶呢?其实挺简单的。
第一看名字,真酸奶叫“发酵乳”“酸乳”,要是带“饮品”“饮料”就是假的。
第二看配料表,第一位要是牛奶或奶粉,要是水排第一就别买。
第三看蛋白质含量,纯酸奶每100克至少2.9克,带水果的也得2.3克以上。
另外注意执行标准,真酸奶是“GB 19302”,含乳饮料是“GB/T 21732”。
现在大家买东西都得仔细了,尤其是给孩子买的。
我之前也踩过坑,买了款写着“无添加”的酸奶,结果配料表里有七八种添加剂。
现在我买东西都拿着手机拍照查配料表,虽然麻烦,但总比喝一堆糖水强。
超市货架上摆的酸奶看着花花绿绿,但很多都是商家用低价和包装骗人的。
要我说,与其花几十块买一箱假酸奶,不如多花点钱买正规品牌的。
反正现在大家懂行了,商家再耍花招也没那么容易得逞。
发布于:山西省宏图证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